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河南60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2024-10-10 22:54:36 | 拔尖网

今天拔尖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河南60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河南60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河南60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河南60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如下:

河南高考604分理科可以上大学具体名单有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类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较高收费)、中央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较高收华中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其他单列)、上海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深圳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

华中科技大学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华中大、华科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是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拔尖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校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

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创始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河南60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221大学有哪些大学?

没有221。正确的是211, 211大学 名单有:

北京(26所):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等。

上海(10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 、上海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天津(4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重庆(2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1所):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内蒙古大学

简介:

“ 211工程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正式启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211工程

河南60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2021年该不该报考强基?

拔尖网(https://www.bjshipi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1年该不该报考强基?的相关内容。

强基计划是2020年出台的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培养改革,意在招收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有创新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才,结合官方政策和实际招生情况,从专业范围、入围门槛、录取规则、招生人数等几个方面,对2021年强基计划进行预测,供参考。

预测一:招生专业范围将扩大

今年的强基计划中,绝大多数高校都只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基础学科专业相对“冷门”,而且本科期间不允许转专业。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地看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就会发现,强基计划包含的专业远不止这些:

在教育部官方文件中,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即上文标红部分。这两部分的描述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层含义:

一、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要关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的新工科发展等需求;

二、明确发展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专业。

强基计划的政策导向是清晰明确的,所以随着强基计划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在招生专业方面,会有更多高校把新工科、智能科技等战略需求导向的专业列入强基计划。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年强基偏向保守风格

首先,今年招生专业范围仅限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少数基础学科,主要是由于强基计划在今年首次招生,所以高校在制定落地执行方案时,实际上是偏向“保守”风格。但在政策层面来讲,教育部并没有把“强基”和“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画上等号,强基的框架实际上是包含新工科、人工智能科技等国家重点领域涉及专业的。

在这方面,清华大学的方案是个很好的例子:清华大学五大书院专门为强基计划设计建立,采取大类招生,如果我们展开来看,每个书院都包含很多清华大学优势学科。

节选自《清华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

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难以体现所有高校优势

其次,由于各校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少数基础学科专业,并不能很完整的体现高校的优势学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扩大招生专业范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预测二:报名、入围、录取门槛将分层

虽然强基计划明确了选拔培养目标为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今年各校强基招生简章中,大部分院校要求银牌和金牌可获破格入围。不过这种门槛,在之后大概率会进行调整和降低。

银牌以上破格不适用所有高校

首先从今年实际情况来看,除清北复交外,有银牌以上奖项的考生报考其它高校的情况很少。

以2019年为例,五项学科竞赛共产生465块金牌、598块银牌、523块铜牌,金牌和银牌共1063人,除去国集保送的260人后,有803个名额可获强基破格入围资格,而其中约有510人以上被清北强基录取。

其它有破格资格且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绝大部分都选择了C9中其它高校。所以“银牌以上”的破格标准对于其他高校来说,显得过高,并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同样是破格入围强基的资格,谁不想报考层次更高的大学呢?

所以说,所有高校使用统一的破格标准并不合适,而且在学科竞赛获得铜牌甚至省一就不具有价值吗?这些学生就不能算是在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吗?答案显然不是。

另外,就在刚刚结束的第37届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金牌、银牌人数均扩容到120人,这也可以看作是学科竞赛与强基计划联动的设计,只为了让更多真正具有学科潜质的优秀考生,获得更通畅的上升通道。

政策预留放宽标准空间

那么今年所有高校在强基招生简章中,统一将“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作为破格入围门槛的情况,是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硬性规定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

节选自《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

从教育部官方文件中可以看到,对于破格入围的条件并没有直接给出硬性标准,而只是作出了“针对极少数”“突出才能和表现”“高考成绩不低于一本线”的要求。如果我们再仔细阅读这部分要求就会发现,制定破格入围和破格录取办法、标准的权利,完全在于高校。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层面,实际上预留了制定“破格标准”的弹性空间,为后续各校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破格入围标准奠定理论基础。

录取规则或将产生区别

和入围门槛分层、分类的逻辑类似,不同的入围规则当然要适配不同的录取规则。

对于凭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85%+15%”的综合成绩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有变化的,不过对于有破格资格的考生来说,显然需要有侧重的进行考察。

根据官方文件描述: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也就意味着,理论上高校可以经过严格的考核后,将破格录取者的高考成绩门槛下放至一本线,这对于顶尖竞赛生来说,是非常大的优惠政策。

预测三:招生人数会进行动态调整

从今年强基招生情况来看,未来各校强基招生人数将大概率进行动态调整,以清北为首的顶尖高校很可能会大幅度提高招生名额。

根据统计,清北今年本科新生总数分别为3500人和2818人,其中强基计划分别录取939人、842人,占比分别为26.8%和29.9%。

结合今年清华停止通过高考招收新闻学会计学本科生的消息,我们能发现关于强基计划未来的重要信号:

清华大学今年停止从高考统招中招收新闻、会计专业,人文学院相关专业全部转入强基计划培养。未来,清华所有文科专业或将全部停止直接由高考统招招生,而全部转由强基计划选拔、培养。

同时,为了将三分之一的招生名额供给强基计划,其它专业招生名额将被不同程度压缩。也就是说,未来强基计划或将成为进入顶尖名校的主要方式。

相信未来一段时期内,其它高校也会以清华模式为蓝本,通过资源整合和招生模式的改变,在强基计划中投入更多名额。

预测四:全新培养模式将贯穿强基计划

除了全新的招生选拔方案外,强基计划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导师制、小班化、推免、直博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对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避免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同时也能降低报考压力、提升报考意愿。

以上就是拔尖网整理的河南60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拔尖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拔尖网:www.bjshipi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河南60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相关推荐
河南省618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河南省618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分数线根据学校官网公布的数据,下面整理了上海财经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2022各省汇总:河北:历史类616分、物理类618分;河南:文科601分、理科613分;黑龙江:文科600分、理科579分;湖北:历史类611分、物理类611分;湖南:历史类615分、物理类620分;吉林:文科562分、理科587分;江苏:历史类600分、物理类620分

2025-02-27 11:14:53
河南高考61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61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61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河南高考617分可以的大学如下:中央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知识扩展:湖南大学(HunanUniversity),简称“湖大”,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

2024-10-11 11:05:37
河南省高考52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河南省高考52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2015年河南省高考52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2015年河南省高考52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你高考分数如能达到550,以湖北近三年档线(09年540、08年548、07年548),应该说在一本线以上。从2009年重点高校在湖北的录取情况看,综合类的吉林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语言类的北外、北京语言大学;理工类的大连理工、华东理工;电子类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财经类的西南财经大

2024-09-05 13:38:18
河南文科470分可以上什么学校
河南文科470分可以上什么学校

河南文科470分可以上什么学校1、唐山学院2019年唐山学院在河南本二批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9分;2019年唐山学院招生批次本二批控制线为447分;2019年河南文科465分的位次为81393。唐山学院地处河北省唐山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2019年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在河南本二批最低录取分数

2024-09-19 20:29:57
河南省文科生480可以上什么大学
河南省文科生480可以上什么大学

河南一本线分数线2023河南一本线分数线2023如下:河南省2023年高考一本分数线:文科547分,理科514分。一、普通类:1、本科二批:文科465分,理科409分。2、高职高专批:文科185分,理科185分。二、体育类文科:本科文化389分,专业115分;专科文化185分,专业105分。理科:本科文化361分,专业115分;专科文化185

2024-09-22 01:14:39
河北468分可以上什么大学呢
河北468分可以上什么大学呢

河北省经贸大学录取分数线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1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29分。根据查询河北经贸大学官网得知,2022年河北经贸大学在在河南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1分,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9分。河北经贸大学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兼有文学、理学、工学和艺术学的多学科财经类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会计专业分数线河北经贸

2024-09-05 16:29:51
2024年604分能考上什么大学?
2024年604分能考上什么大学?

2024年604分能考上什么大学?新高考下,604分的考生在众多院校中拥有选择的余地。以下是2023年部分可考入的大学或专科高职院校名单,具体以各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数据为准,分数线根据考生分数向上浮动2分整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位于北京市,文理科考生均可考虑,2023年录取分数线为606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位于河北省,理科考生优先,2023年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6分。福

2024-12-10 07:31:14
湖南61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湖南61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分数线华东师范大学分数线是561分。根据查询高考100网显示,华东师范大学位于上海市,在2023年该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1分,最高分数线是663分。华东师范大学(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简称“华东师大”,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位于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

2024-10-19 02:45:54